据俄罗斯媒体报道,12月初在印度访问的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对外宣布,俄印双方签署了多项军事技术领域的合作合同。据悉,合同总价值超过50亿美元,履行期限持续5—7年。合同中武器成品交易额约20多亿美元,其中包括提供10架苏—30MKI多用途战斗机;其余为技术转让、零配件供应、维修等售后服务。据报道,在结束印度的行程后,伊万诺夫将前往土耳其,就授权土生产145架卡—50武装直升机一事进行磋商。预计合同总额将达25亿美元,其中技术转让费、零配件供应等将占大部分。从上述报道可看出,军贸合同中,武器成品交易占次要地位,而技术转让、维修、零配件供应等售后服务成为双边军贸合作的主要形式。
一提到军贸合作,似乎专指一方买了另一方的武器装备。这是认识上的一种误区。实际上,世界上的军贸活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武器性能的差异主要体现为技术差异。技术弱方向技术强方购买武器除可以直接提高部队的作战水平外,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相关武器的使用,逐渐掌握该武器的生产研发技术,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技术层次。
从武器输出方来看,与购买方展开军贸合作,一方面可以获得巨额利润,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军贸来了解输入方的武器装备发展水平。双边的军贸合作固然体现了双方的良好关系,但输出方绝对不希望对方因购买自己的武器而使其军事实力超越自己,因此往往在军售合同上附加各种限制条款,尽量使对方只能用、不可造,起到制约目的。
一、武器装备成品交易,即武器输入方直接购买输出方先进的武器装备,是一般意义上的军贸形式。这可说是“拿来”主义,输入方获得武器装备后,在经过对使用人员的短期培训后,即可派上用场。优点是速度快、效率高,可直接提升输入方军力水平,但缺点是输入方不掌握生产技术,往往受制于人。
二、武器输出方向输入方提供零配件供应、弹药、维修及技术升级等售后服务项目。由于生产的关键技术依然掌握在输出方手中,在维修武器装备故障或希望升级换代时,自己没有能力实现,只能求助于输出方。此种形式的军贸活动,输入方还是处于劣势,输出方依然对其技术保密,往往出现输出方技术人员在对武器装备进行维修和升级改造时,输入方人员不得参与的现象。
三、联合生产武器装备。此种状态下,武器输出方向输入方透露部分技术内容,但关键技术依然需要输入方自己的攻关和科研。但优点是输入方已经踏上了掌握相关技术的道路,并且初步具备生产能力。
输出方将相关武器的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全部转让给输入方,并帮助建造生产线,此时输入方完全掌握自主生产能力,不再受输出方的技术限制。这种军贸方式往往是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的具体体现。军事气模
从经济角度来看,售后服务是利润的重要来源。在当前世界军贸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许多武器输出方往往为了开拓市场,采取低价出售、加强售后服务的销售策略。以俄罗斯为例,军事气模其T—72坦克只卖180万美元,而美国的M1系列坦克卖到300万美元;米格—29只卖1100万美元,而美国F/A—18战斗机卖到3960万美元;C—300导弹系统以低于美国“爱国者”导弹一半的价格向以色列出售。军事气模为了弥补低价出售所带来的利润不足问题,军事气模输出方往往采取提升售后服务价格的手段来获取更多的利润。同时由于技术资本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输入方还在使用购买的武器装备,利润就可以源源不断地收入囊中。
从政治角度看,将获得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政治利润。长期以来,国际军火贸易是调整国际政治关系、推动国家战略的有力杠杆,因而在国际政治领域享有特殊的地位,对协调国际关系和实现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起到特殊作用。早在1977年,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就提出了冷战时期美国武器输出的十项目的,其中一项就是影响那些控制战略资源的国家的政治方向。军事气模军事气模而实现这种影响的一种最有力手段就是在输入方购买武器后,利用其希望获得先进武器技术的心理,对其进行挟制或提出附加条件,逐步换取自己希望得到的战略资源。(左渐晓)